低聚果糖是一種食用后不被人體吸收,卻能直接到達大腸,從而迅速增殖雙歧桿菌的特殊益生菌增長劑。也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,公認具有代表的益生元之一,作用在結腸的前段(升結腸),被雙歧桿菌優先發酵,高效促進雙歧桿菌的增殖;作為一種非消化性糖,不會引發血糖和胰島素水平波動、不能由“糖→脂”代謝途徑合成脂肪,不會引起肥胖。廣泛存在于人們經常食用的上千種天然植物中,如存在于香蕉、黑麥、大蒜、牛蒡、蘆筍根莖、小麥、洋蔥、馬鈴薯、雪蓮果、菊芋、蜂蜜等中。
低聚果糖的作用是什么呢?
改善脂質代謝:
低聚果糖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,能吸收膽汁酸,加速膽固醇代謝,降低膽固醇的合成與吸收。
改善腸道問題:
低聚果糖能喚醒和增殖人體腸道內的雙歧桿菌和乳酸菌等有益菌。當腸道內有益菌大量增殖時,會產生乙酸、丙酸、葉酸和乳酸等有機酸,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,而且能降低腸腔pH值,從而直接抑制致病菌生長,因此低聚果糖也有“腸道菌群護衛使者”的美譽。
促進營養吸收:
低聚果糖在大腸內會被細菌發酵,生成L-乳酸,可以溶解鈣、鎂、鐵等礦物質,促進人體對礦物質的吸收。
低聚果糖有哪些分類,其區別是什么?
根據來源不同,主要分為2種,一種是以菊芋或菊苣為原料,經過酶解或酸解而生成的聚合度為2-9的果聚糖。另一種是蔗糖型低聚果糖,是在蔗糖分子上的果糖基上通過糖苷鍵連接1-n個果糖基而形成的混合物。區別在于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,菊苣來源的幾乎不含,而蔗糖型含有的較多。